漢語拼音通不通用?

 

蔣為文

(筆者現為美國德州大學語言所博士班之研究生)

 

最近台北市和中央之間針對中文譯音的方案一直爭論不休。筆者身為社會語言學的研究者,見到雙方各持己見、似是而非的言論,不得不放下手邊的研究工作,說些有良心又有專業的話。

許多有名的社會語言學者,譬如Fishman, Fasold, Smally,針對「語言規劃」均提起一個重要的概念:不管語言學上的規劃再怎麼好,民眾如果不接受它,它就是爛的方案。在這樣的態度下,筆者對現行爭議的兩種方案,亦即「漢語拼音」及「通用拼音」並沒有預設立場及偏好。只想針對雙方的爭議點說些客觀的事實,以供大眾做最後的定奪。

以馬英九為首的台北市一直強調中文譯音應當「考慮國際趨勢,與世界接軌」。就這一點筆者與以高度的肯定。然而,馬市長似乎忘記了在全世界都趨於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制定的「漢語拼音」之時,台灣現行的教育體制還在強迫學童使用過時的「ㄅㄆㄇ注音符號」。讓這種全世界只有台灣在使用的「ㄅㄆㄇ」繼續存在,豈不國際笑話、與國際趨勢相違?此外,五十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鑒於漢字的龐雜、無效率而進行文字改革,最後決議改用現行的「簡體漢字」。相形之下,台灣的教育制度還在用「繁體漢字」來“苦毒”、“體罰”學生。對此,馬市長似乎無視於廣大的、中國的漢字使用者已改用「簡體字」之事實,卻以狹隘的地方主義思想堅持在台灣使用「繁體字」。馬市長這樣的堅持,要與中國相通恐怕都有問題,遑論與世界接軌!

「漢字」是漢字文化圈中最早出現的文字發明。「漢字」就如同中國文化的發展一樣,因為提早到來的文明,促使其停滯在原始的發展階段。相較於中國人對於漢字的自滿而不致力於改革,日本人、韓國人、越南人從早期借用漢字的經驗中精練出適合他們語言的文字,也就是「假名」、「諺文」、與「越南羅馬字」。從語言學的觀點來看,漢字的嚴重缺陷就如同國際有名的漢語學者John DeFrancis所說的 “the inefficiency of the system stems precisely from its clumsy method of sound representation and the added complication of an even more clumsy system of semantic determinatives” (DeFrancis 1996:40).

既然談到了漢字改革的問題,就不得不提起韓國改革漢字的“小故事”供大家參考。朝鮮借用漢字之後,雖然有針對漢字做些修改,不過他們發現用漢字來書寫仍然存有太多的問題。於是李朝的世宗大王(1398-1450)招集一些學者來研究解決之方案。這個方案就是針對韓國話的語言特色設計新的文字系統。這個文字系統在1443年制訂完成,隨後世宗大王於1446年公佈《訓民正音》,宣佈使用新文字。筆者在此引用世宗大王在《訓民正音》中的訓詞為本文之結論:

 

國之語音  異乎中國  與文字不相流通  故愚民有所欲言而終不得伸其情者多矣  予為此憫然  新制二十八字  欲使人人易習  便於日用矣…有其聲而無其字  假中國之字以通其用  是猶枘鑿之鉏鋙也  豈能達而無礙乎  要皆各隨所處而安  不可強之使同也  吾東方禮樂文章  侔擬華夏  但方言俚語  不與之同  學書者患其有趣之難曉  治獄者病其曲折之難通  昔新羅薛驄  始作吏讀  官府民間  至今行之  然皆假字而用  或澀或窒  非但鄙陋無稽而已  至於言語之間  則不能達其萬一焉…(詳閱Lee Sang-Baek 1957)

 

References:

DeFrancis, John. 1996. How efficient is the Chinese writing system? Visible Language. Vol.30, No.1, p.6-44

Lee Sang-Baek, L. D. 1957. Hangul: The Origin of Korean Alphabet. Seoul: Tong-Mun Kwan.